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

意想不到的省電方法

一位菲律賓大叔人稱Solar Demi(陽光叔叔)用了一個非常簡簡單單的方式,幫助這個國家中住在貧窮區Sitio Maligaya的人們把光引入家庭,這個行動叫做:" Litre of Light "。




以上圖文來自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-Fpsw_yYPg

收集:士林國小David Chen

螞蟻、蜜蜂的分工合作

工蟻剛發展為成蟲的頭幾天,負責照顧蟻后和幼蟲,然後逐漸地開始做挖洞、搜集食物等較複雜的工作,有的種類螞蟻工蟻有不同的體型,個頭大的頭和牙也發展的大,經常負責戰鬥保衛蟻巢,也叫兵蟻,有的種類沒有單獨的兵蟻分工。

一個蟻巢中也培養一批雄蟻和雌蟻,它們不工作,只是進食生長,都有翅膀,到成熟後一起飛出蟻巢交配,交配後雄蟻很快死亡,雌蟻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作巢,吃掉自己的翅膀,成為蟻后,產卵發展一個新的蟻巢。


以上圖文來自:https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09110707183




保育蜂是剛羽化成的最年青的工蜂,其主要職責是照管和飼養幼蟲。當看管幼蟲的工作要告一段落時,年青的工蜂要離巢作短距離的飛翔,十天以後,蠟腺開始分泌蜂 蠟,此時的工蜂稱為築巢蜂。築巢蜂有時亦外出采蜜,或清掃蜂巢中的垃圾和死蜂。三周後,工蜂蠟腺停止分泌,成為專職的采蜜蜂。工蜂蜇人後,其蜇針連同腸臟 留在人體皮膚中,故其很快就會死亡。

在蜜蜂群體中,數目最多,最為忙碌的可算是工蜂了。工蜂除了出外采蜜,供其他蜂群食用外,還有要負擔保護蜂群不受襲擊等工作,可是工蜂的地位非常低微,特別是連生育能力也沒有。工蜂並非天生沒有性別,而是在出生後被奪去。其實它們可否發育成蜂后,這就是取決於它們的出生後的飲食。從卵中孵化後,如果它們連吃五天的蜂王漿,蜂體發育速度就快,16天就能發育成能生育的蜂后;但相反,若它們只吃了兩三天的蜂后漿,發育速度就會變得慢了,21天後才能變成蟲,長大後它們雖然仍是雌性的,但卻失去了生育能力,成了工蜂。

以上圖文來自: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site/zlp9535/mi-feng-de-jie-ji

收集:士林國小Justin

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

貓科動物的色盲

貓的感官完全為狩獵設計。在哺乳類動物中,貓的聽覺、視覺、嗅覺、觸覺極敏銳。

 

貓在晝間視覺縱不及人類,夜視能力與追蹤視覺上之活動物件卻相當出色,夜視能力是人類的六倍,雖然綜合色彩計算整體視覺系數則僅及人類的十分之一。完全黑暗的環境之於貓,就如月夜之於人類,有關光線入貓眼後可放大40至50倍處理。強光下,貓會將瞳孔縮得如線般狹小,以減少對視網膜的傷害,但視野會因而縮窄。由於貓眼備具高幀與高解析度視覺,故此電視機極微細之動靜對貓而言亦成逐格跳躍之畫面。

貓的視網膜背面有一層藍綠色如熒光一般的薄膜(Tapetum Lucidum),可增加在暗處的視力。閃光中,貓眼能呈現各式各樣顔色。如同多數食肉動物,貓眼長在臉上朝正前方,賦予其遼闊的視野,單一貓眼視野為100度,雙眼視野為285度,加上頸旋靈活,總計視野比人類雙眼僅100度靈活得多。不過,貓僅能聚焦其前30厘米至3米之物件,相對人類而言屬大近視

貓對三原色的辨識力很差,相對人類而言,貓有黃藍色盲且紅綠色辨成黃色。關於貓的夜視能力,生物學家發現牛磺酸對貓的視力起了很大作用,貓本身不能合成牛磺酸,必須由外攝取。缺乏牛磺酸,會使視力及夜視能力變差,影響夜間活動。據生物學家稱,貓經常捕鼠,是因老鼠體內含牛磺酸。

當四周光線微弱,貓會用感覺毛來改善行動力與感知能力。感覺毛主要分布於鼻子兩側、下巴、雙眼上方、兩頰也有數根。感覺毛可感受非常微弱的空氣波動,視野不清時也能協助辨識阻礙位置。鬍鬚尖端與雙耳連成一線,恰是身體能通過障礙的最小範圍,故貓可在黑夜中快速判斷地形能否通過。

貓有第三眼瞼,當貓眼瞼張開時,眨眼時第三眼瞼會從旁稍微遮蓋眼睛。若貓生病,或是睡眠,笑著,此眼皮會縮回一部分。若貓長時間嶄露第三眼瞼,表示它的健康有問題。

以上文字來自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7%8C%AB

收集:士林國小莊于霆

第一批進入太空的“女士”

貝克爾和艾布爾:第一批進入太空的“女士”

永远不要让一个男人去做一只母猴子的工作,这是美军医疗研发部于1959年获得的一个结论。当时,他们想测试太空旅行对身体的影响,认为派一只雌性猿猴要比身体健康的美国人更合适,因此研究人員選擇了兩隻極具愛國精神的母猴--一隻名叫貝克爾的松鼠猴和一隻名叫艾布爾的獼猴。當年5月28日,看似鎮定自若的她們被送進“木星AM-18”火箭的頭錐,開始進入太空的繞地飛行(直至兩年之後,蘇聯宇航員尤里.加加林才作為人類第一人完成了同樣的太空壯舉)。

在為期15分鐘的飛行過程中,火箭的飛行時速最高達到1萬英里,飛行高度達到300英里,並且在長達9分鐘的時間內,兩隻母猴都處於失重狀態。更令人注目的是,她們安然無恙地返回地球,成為首批經歷太空飛行的動物。

儘管她的身體能夠承受38倍於地球重力的壓力,但卻無力承受一次小小的麻醉術,那是為取出因太空旅行而植入其體內的一個小小電極進行的小手術,最終於1984年以27歲的高齡安然辭世。

以上圖文來自: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tech/2007-12/10/content_7224820.htm

收集:士林國小Tommy

附註: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之間,蘇聯太空署使用一群犬隻進行次軌道和軌道上的太空飛行,以確認人類太空飛行的可行性。在成為太空犬之前,這些犬隻是莫斯科的流浪犬。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之間,蘇聯的太空任務總共發射了至少57犬次上太空,太空狗的實際數字比57低,因為部分犬隻參與了超過一次的任務。(以上資料來自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98%87%E8%81%AF%E5%A4%AA%E7%A9%BA%E7%8A%AC

第一隻會比手語的猩猩

第一隻會比手語的猩猩

       以人類的觀點來看,Koko 據信是世界上最有學問的大猩猩,
可以精通超過1000個美國手語單詞。認為動物的智能有限,人們的
這一固有偏見,被徹底顛覆了。


以上影片來自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_RLRsZfZqI

收集:文昌國小Elaine

斑馬的保護色

不知當一匹普通馬匹看到一匹斑馬時彼此會有何感覺,會羡慕對方的純淨或是條紋圖案?也許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。在我們眼中,就連吃牠們的獅子也有著跟環境匹配的保護色,為何斑馬要裝扮有那麼顯眼的黑白條紋?難道牠們要美不要命?

有說法是在色盲的獅子眼中,斑馬的條紋其實有保護色同樣的作用,尤其處身長草之間的斑馬更難被發現。另外當大群斑馬聚集在一起時,可令獵食者眼中只有一條條的黑白條紋,難以選擇個別目標,亦分辨不出那邊是頭、那邊是尾。


以上圖文來自:http://wildnature.go2c.info/view.php?doc=/wildlife/zebra

收集:文昌國小Elaine

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

(( 特殊事件公告 ))

(( 特殊事件公告 ))

許久以來這網頁(小孩愛大樹)遭駭以致完全無法進入編輯,四處求助無援所以一直沒能上傳新文章,今天終於找到解決的方法成功把遭駭入修改的網頁內碼刪除,現已恢復正常近期將開始上傳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