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本島現今的自來水成本,每噸平均約12元;開發新水庫的成本,每噸平均約20元;而最便宜的海水淡化成本,每噸約15元,海水淡化已不是昂貴的水源了。 |
海水是地球上數量最大的資源,包括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水資源。開發和利用海水淡化技術,不僅是現代海洋開發的一項重要任務,也是未來開發新水源解決全球性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之一。目前,地球上的水約 97% 是海水,淡水只有 3%,而且多數的淡水以冰河等形式存在於地球表面,人類可利用在地表的淡水資源大約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 0.26%。根據聯合國公布的資料,目前全球超過 10 億人口居住在水資源缺乏地區。而到 2025 年,這個數字會攀升到 18 億。
隨著氣候變化、乾旱、人口和工業用水的增加,各國對淡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使得淡水的有效供應日益趨緊。早在 400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構想,進入 20 世紀後,海水淡化技術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而迅速發展。1970 年代以來,由於水資源匱乏,使得更多的沿海國家加快了海水淡化的產業化。現今中東國家 70% 的淡水來自海水淡化,美國、日本、西班牙等已開發國家為了保有本國的淡水資源,也競相發展海水淡化技術。
海水淡化發展史
古代就有從海水中去除鹽分的故事和傳奇,但直到 16 世紀,人們才開始努力從海水中提取淡水。當時歐洲探險家在漫長的航海旅行中,就用船上的火爐煮沸海水以製造淡水。加熱海水產生水蒸氣,冷卻凝結就可得到純水,這是日常生活的經驗,也是海水淡化技術的開始。大自然的海水淡化,也是如此。海水受熱蒸發形成雲,雲在一定條件下遇冷形成雨,而雨就是不帶鹹味的淡化海水。
在 1850 年左右,由於製糖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加熱糖液,以蒸發出其中的水分製糖,於是美國工程師研發出多效蒸發的煉糖技術。這方法可有效降低煉糖所需的能量,也造就了多效蒸發法於海水淡化上的應用。把海水放在水壺裡煮沸,壺蓋上就會有凝結的蒸餾水,就是淡化水。但為了節約能源,可以把第1壺燒出來的蒸氣用來燒第2壺,把第2壺的蒸氣用來燒第3壺……把所有的冷凝水收集起來便是所生產的淡化水,這就是多效蒸發法的原理。
二次大戰期間,各國為了供應在乾燥地區作戰的軍隊飲水,開始重視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。從 1950 年代開始,美國政府建立了一個鹽水中心來進行淡化技術的研究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開始研究薄膜脫鹽法,並於 1960 年成功開發出能滲透水,卻可阻止鹽分通過的非對稱型醋酸纖維薄膜。
1965 年,在加州 Coalinga 誕生了一座小型應用逆滲透法的海水淡化工廠。但至 1960 年代末期,才開始有日產量 8,000 噸蒸發法海水淡化廠的興建營運,薄膜法製程則一直到 1970 年代才達到商業化的運轉。
根據國際淡化協會的統計,全世界約有 133 個國家應用海水淡化系統,淡化水的日產量(單位機組日產 100 噸以上者)已達 3,240 萬噸。全球現今有 13,080 座海水淡化廠在運作,總共的日平均產能相當於 0.5% 的全球用水量。
資料顯示截至 2001 年為止,美國淡化廠已有 2,563 座,數量居世界首位,淡化水產量 355 萬噸/日,全球第2。沙烏地阿拉伯共有 1,260 座海水淡化廠,全球第2,產量近 705 萬噸/日,則居世界首位,供民生使用占 96%。日本共有 369 座海水淡化廠,數量是全球第3,淡化水產量 78 萬噸/日,其中工業用水占 87%。另根據經濟部水利署資料顯示,臺灣共有 10 座海水淡化廠,淡化水產量 1.37 萬噸/日。
海水淡化技術...(詳見http://web1.nsc.gov.tw/ct.aspx?xItem=10503&ctNode=40&mp=1)
資料發現:Justin / 士林國小
|
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
海水淡化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